close

黃  

【短篇小說組複審評論】黃麗群老師

 

(一)各別篇目評論

 

 【13】生者的作為

 試圖處理家庭、親情、婚姻與人性慈悲的作品,比重均勻,筆觸平衡,中規中矩。

 【15】壞去的透明與苔蘚

 緊扣苔蘚的潮溼意象,開展出一段曖昧孤獨、色彩幻異的生活,敘事氣氛迷離飽滿。

 【17】落紅

 經營懸念相當成功,故事的語言與氣氛熔鑄完整,結構亦整齊。

  【26】子彈(Blowing In A Bullet)

 在這次參賽作品裡較少見的題材,介於空想與寫實之間的戰爭場景與細節頗富魅力。

 【31】生化未來

    故事設定非常具有新意,頗見企圖心,前半段十分引人入勝,可惜後半段未能就頗具思辨高度的設定再往下發展,以匆促的說教收束結尾,建議作者可花多些時間琢磨展開成較長篇幅,也能將角色塑造更立體。

 【33】

 語言充滿魅力,敘事沈穩老練,將一種青澀微妙的人際情感處理得中規中矩。

【38】迷霧

  情節簡單,鋪陳穩健,對話充分展現人物趣味,最後輕輕反轉一筆對照青春的天真明亮與中年蒼茫,頗有餘韻。

 【41】如何為角色命名?

    非常具有企圖心的有趣嘗試。以「小說」的技術本質做為故事發生場景,作者則與虛空中召喚的角色互相辯證處境,看似不具故事性,但對存在與文學的推進詰問趣味橫生。

 【42】虛實之間

  討論青春情感混雜與生命彷徨難題的,不過不失,筆鋒乾淨。

【36】簾幔之後

  結構整齊,情節推進穩健,處理時事與社會氣氛力度適中,母子關係也節制動人。唯阿嬤與蝙蝠的意象處理略嫌生硬,即使完全抽去,亦不影響整篇小說效果。

 
 

(二)總體評論

     小說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說實在話,隨著時間過去,我感到「小說」這件事似乎愈來愈難以掌握。這次看雙溪文學奬小說組的稿件,我不斷再度反問自己這個問題:小說是什麼?或者小說可以是什麼?

     所以與其說這是給參賽稿件寫「總評」,不如說,我們一起來問問這些問題吧。

     看文學奬的稿子時我自己有個簡單的標準,例如主辦單位的評分設定滿分十分,我就拆成形式與結構三分,小說語言三分,以及比較曖昧的「精神性」三分(所謂的精神性,包括但不限於所謂的主題或題旨,而甚至擴及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氣質與潛力),另外一分則留給個人的情感共鳴。

     整體說來,這次看到46篇作品,我覺得在佈局與結構上沒有太大問題,縱有瑕疵也不算嚴重;不過進入「小說語言」這一層後,比較遺憾的是大部分參賽作品似乎還沒摸索出自己的「氣口」 :所以,當我們問「小說是什麼?」的時候,這兒或許有個回答可以是這樣的:「以一種可被清楚辨識的聲音敘述世界。」小說語言的風格化是好作品的必要條件,所謂的風格化不是追求刁鑽古怪或者文藝姿態,而是請盡量用「文字」這種工具來表現「你」的風格,「你」的態度與「你」的氣質。它可能花枝招展,也可能恢宏雄健,可能大巧不工。但是千萬不能沒有個人面目。

     至於「精神性」當然更難掌握,在這層次上,「小說是什麼?」的困難度大大提升,因為它開始顯得曖昧,開始需要「控場」的能力了。小說絕對是種半遮半掩的調皮的壞東西,你想說什麼?你想表現什麼?在作品裡你想提出的問題與答案是什麼?甚至,即使你沒有任何主題,只是要表現一種「我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的茫然」,那都是不能夠直來直往一瀉而下的,那會太「露」,太笨重;但又不能遮蓋得太密實晦澀以至於失去溝通的可能性。寫小說的趣味、美感,甚至是文學性本身,其實就藏匿在這個「掩映」當中,你可以「說盡心中無限事」,又必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次有幾篇作品在氣氛的打造與「精神性」的展現都有不錯成績,不過大部分作品確實是還可以琢磨。

        不過我想參賽的同學們都很年輕,發展空間很大,一次比賽與一篇作品實在也不能代表什麼。如果你沒有進入決審,我不會說「不要灰心」,這太假了,當然可以灰心一下下,不過一下就好。若我前面提到的幾點建議中,有讓你覺得會心得力之處,那麼請繼續寫,或是在「灰心」之餘,去做點別的事情,讀點別的書,散散心,透透氣,將這次的作品放一放,一段時間後再回頭看,或許那時你馬上就會知道該做些什麼調整。忝長各位幾歲,這聽起來有點像說教,不過它的確是我自己這些年的感想:小說與寫作的成績常常都是這樣一點兒一點兒,自己一步一回頭累積起來的,別人(例如我)指出的缺點與建議,有時未必真有效果,甚至有可能把原本的個人風格給扼殺了,但若你願意不斷以一種最熟悉但又保持疏離的立場,自己挑剔自己,自己雕刻自己,那才是最有進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雙溪現代文學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