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組複審評論】李桐豪老師
(一)各別篇目評論
【12】自然之子
憶兒時點滴,對話生動自然,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最可愛。
【15】壞去的透明與苔蘚
文字感性而敏銳,譬喻技法高明,最傷懷。
【21】幸福街一段七號
初看寫日常生活,行之詼諧幽默,但後段劇情急轉直下,內容超展開最有趣。
【26】子彈(Blowing In A Bullet)
虛構了一個殺戮戰場,加諸許多細節讓我們信以為真,對話神采飛揚,行文暢快淋漓,最悍。
【31】生化未來
不若其他類型小說,急於在短篇小說的篇幅塞滿一個長篇小說的內容,故事長短適中,勾勒虛擬未來反思人類價階制度
和校園霸凌,最有態度。
【36】阿mu
文字優美,內容感性,最感官。
【38】迷霧
出發自身女校校園經驗,然而不耽溺,有反省,且營造氣氛成功,最有情調。是入圍的主要原因。
【41】如何為角色命名?
大膽挑戰後設小說,勇於思索,小說形式,功課作足,藝高人膽大,最有種。
【44】Illusion of Reality
深知推理小說魅力,懂得玩弄懸念和製造高潮,最有梗。
【45】簾幔之後
觸及疾病,同志HIV,母子親情,有企圖心,展展鋪疊,根紅描正純文學作品,最用功。
(二)總體評論
日前,朱天心在台積電文學賞頒獎典禮上憂慮臺灣年輕創作者不再相信純文學,表示創作者將類型小說與純文學混為一談,將書寫主旨依託偵探、推理、次文化等類型小說上,「為何不相信對人事物單純的執念,就可能作為文學創作的動力與啟發?」
朱天心的觀察是對的。如這次雙溪現代文學獎,確實有為數眾多的作品其養分來自言情、奇幻等類型文學(或者說輕小說)。純文學與類型文學是否有優劣高下之分? 四十六篇作品中,我選出如下十篇作品:〈自然之子〉、〈子彈(Blowing In A Bullet)〉、〈幸福街一段七號〉、〈壞去的透明與苔蘚〉、〈阿mu〉、〈如何為角色命名?〉、〈迷霧〉、〈生化未來〉、〈Illusion of Reality〉、〈簾幔之後〉。其中如〈簾幔之後〉或〈如何為角色命名?〉等根紅苗正的純文學,但亦有〈生化未來〉、〈Illusion of Reality〉這類科幻或者推理小說。
我認可這些作品,並非這些是類型小說,那些是純文學作品,而他們就是最最單純,好的小說。
選〈幸福街一段七號〉,乃寫日常生活,行文詼諧有趣、但後段劇情直轉直下,內容超展開,最幽默。
選〈子彈(Blowing In A Bullet)〉,是因它虛構了一個殺戮戰場,但加諸了許多細節讓它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一樣,且對話神采飛揚,行文暢快淋漓,最悍。
選〈生化未來〉乃它不若其他類型小說參賽作品,著急著想在短篇小說的空間裡塞滿一個長篇小說的內容,它得宜適當的篇幅勾勒一個虛擬未來,反諷當今階級制度,最有態度。
選〈迷霧〉乃雖出發中學女校自身經驗,然而不耽溺,有反省,營造情調成功,最清新。
選〈阿mu〉是它文字優美,描寫感官成功,最感性。
選〈壞去的透明與苔蘚〉是作者夠敏感,有高明的修辭技巧,最傷懷。
選〈自然之子〉是它樸素地描寫校園生活,簡單對白將人物性格描繪得活靈活現,最可愛。
選〈簾幔之後〉乃它就是無懈可擊的正統文學作品,寫疾病血親情寫同志,包山包海,最用功。
選〈Illusion of Reality〉它掌握推理小說的魅力,懂得玩弄懸念和製造高潮,最有梗(儘管是老梗,但他至少敢玩。)
選〈如何為角色命名?〉乃它敢於挑戰後設小說,勇於思索小說的形式,藝高人膽大,最有種。
我衡量的尺度乃分內容與形式,各五分,滿分十分。內容不拘文體,我在乎的是否有創意,有觀點和態度,分數一分一分往上加,技巧乃寫作基本供,正確的修辭、標 點符號錯字,一分一分往下扣,得出這樣的結果。無論是個人抒懷,或者延宕的劇情、美麗的文字、新奇的觀點讓讀者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那寫作者就成功了,至於類型,那都是更後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