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作品單篇評論,共圈選10篇:
【編號03:〈歲月神偷〉】
親情散文在此次複審篇章中不少。我選擇號〈歲月神偷〉為入圍代表之一,它帶出了一種「短暫卻永恆」的生命片刻概念,以「自行車」作為回憶的軸線(或物件),一昔一今,尤其父親以自行車載六歲的作者,穿梭杭州大街小巷,說:「我閨女漂亮,多看兩眼唄。」那畫面令人動容。親情的力量,往往在樸實、淡淡的生活細節裡,或許,這也是我讀親情散文最被打動的地方。
【編號05:〈肉燥飯〉】
你同意人生就像一碗肉燥飯嗎?作者是這麼說的。此篇散文從台灣小吃經典肉燥飯出發,寫了歷史,寫了製法,兼及蛋、牛肉與滷汁。在這次幾篇寫飲食的複審稿件中,它相對較厚實,也對人生進行聯想,然而部分說服力稍薄弱,略顯生硬,不過整體而言,也讓這道庶民滋味,多了些層次。
【編號16:〈回家〉】
若說〈歲月神偷〉以單車為軸,〈回家〉則以機車為軸。親情散文在此次複審篇章不少,由於入圍篇數有限,也造成選取上的兩難。最後我選擇〈回家〉,大概是「機車」吧!對生活在臺灣的人來說,這是親切不過的。這樣的載送裡,比起汽車,更能凸顯一種力道,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與父親連人帶車摔在濕滑的地上。打動我的,或許正是親情裡隱含的這樣一種堅韌。
【編號25:〈孤厝〉】
這篇散文在敘寫老屋的同時,也帶出了許多生活在屋內的「人」的故事。「孤」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很單薄,很生疏,很遙墜,但其實在記憶裡卻仍屹立著。作者處理了一種很難說盡的鄉愁,對抗時光流逝,這樣的拿捏很好,不濃不淡,卻嚼之有味。
【編號32:〈愛麗絲〉】
垃圾,讓人掩面而棄的物件,意外地成了寫作題材,作者清新流暢地說起「倒垃圾」的瑣事,讀來輕鬆、家常。事實上,清垃圾、倒垃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取捨之間,亦可探見人之性情。就像作者說言:「真正開始在一地生活,必從倒垃圾始。」我偏好散文裡這樣清新的生活感悟。全文若能加以剪裁,使段落更精煉,將是一篇出色的散文。
【編號34:〈發育不良〉】
散文常是人生故事的載體,完美的家庭樹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的。離婚、單親、恨與傷害,在現今社會普遍存在,人生必須面對許多真實。作者站在廿六歲的人生點,省思、反芻過往歲月,寫來真切。我想,誠實面對人生、思考人生,是這篇散文的價值所在。
【編號37:〈翩翩〉】
這篇散文的文字功力是本次複審稿件中,最純熟、精練的。生命中充滿著慾望,也充滿著痛。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的「氣氛」,作者借用《聊齋誌異》裡的仙女翩翩替人療傷,文字讀來很輕,很淡,甚至沒有恨意,但背後透漏的悲傷竟是如此巨大,讓人讀後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盡」,也是此篇散文迷人之處。
【編號43:〈玄酒〉】
這是一篇「散」文,我特別強調它的「散」,不是無章法的散,而是優雅地話家常,夾飲食夾行文,更夾人生智慧,仔細讀來,段與段之間仍有牽連。這樣不疾不徐的散文正好符合題目「玄酒」,淡淡薄薄。相較其他人選篇章,讀來自成一格,且耐讀有味。
【編號44:〈待〉】
愛情裡有實最迷人的是「曖昧」的剎那。這樣不明的關係裡,每週一次的同居,到底雙方在等「待」什麼?而等待裡,其實潛藏著不安。作者文字是流暢的,也成功地描寫了這樣的心境,在多數寫愛情的篇章中,此篇可圈可。
【編號57:〈家鎖〉】
在我身邊有許多朋友,他們忙於工作、值班,醫院生活多過家庭生活,孩子只好交給褓母。而有天,孩子們會長大,或許也得成為「鑰匙兒童」面對一個空蕩蕩的家。文中,作者甚至懷念起安親班的忙碌、受限、卻不寂寞的日子。團圓的家竟成為冰冷的鎖,這是一篇有時代感的散文,讀來感觸特別深。
總評:
說實在要從五十七個作品中挑選八至十篇入圍,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當作品彼此間優劣難分時,我總是擔心遺漏了不該遺漏的篇章,或者沒有讀出作者的巧思。
此次作品大致上我讀了兩次,部分比較晦澀的,讀了四、五次也有。在選擇的過程中,我感到特別突出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具一定水平卻不少。大約有四篇,是我認定必選的,其餘六篇是在反覆猶豫間才作出的取捨,因此優劣沒有絕對。評選過程中,不免有我個人的主觀與偏好。
在這些作品中,除了書寫親情、愛情(仍是多數),亦有書寫飲食、探討人生、描繪生活的,以校園文學來說,基本上題材還算豐富,我偏愛一些書寫日常的散文,「疏淡有味,不失層次」是我理想中的散文,而過於耽溺、囈語似的散文,則較難打動我;此處是文字,畢竟散文不同於口語,精練的文字是散文的重要工夫,這次不少篇章都擁有不錯的文字底蘊,但若成篇,整體的剪裁與謀篇都是重點,一些作品在這部分弱掉,結構稍微鬆散,有些可惜。而文字功力,除了選字、選詞、字句乾淨外,它還包括能否完整地交代一件事,很深刻且細微,這種敘事功力也是散文的重要功夫。
在這十篇散文中,我選了兩篇與親情相關的作品,事實上其餘親情篇章亦可圈可點,但為了使題材更平均豐富,代表性選了〈歲月神偷〉與〈回家〉;愛情相關作品,選了〈翩翩〉與〈待〉,這兩篇都具有成熟、流暢的文字功力,把抽象的感情,描寫得傳神動人;此外就一些具個人特色,不管是行文風格、觀察角度、或題材取樣等,有其亮點又不至粗糙的作品,也一併選入。
我很開心有機會閱讀這些作品,這和過去我習慣評審的醫學院作品很不一樣,我發現探討生死、疾病的文章明顯變少,對我來說有種煥然一新的感受。散文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態度,我知道在東吳大學,仍有一群學生,是具有想法的,他們是可以寫的。或許,這也是一個收穫吧!
評審介紹
黃信恩,現事醫療。寫作以散文為主,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散文集《體膚小事》(台北:九歌,2013),獲文化部第卅八屆金鼎獎文學圖書推薦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