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詩組複審--丁威仁老師

 

(一)各別篇目評論

 

【06】一頭愛情小象

  以小象為主角的敘述視角,貫串愛情敘事,寫法頗具新意與巧思。且此詩有故事性,再加上以小象作為愛情的象徵,一而二,二而一,小象既是旁觀的敘事客體,又是主觀的愛情本身,的確是一首佳作,當然就詩語言的運用,尚有一些句子過於敘述化,或許可再精鍊一些。

【08】我們買了動物園

  具備批判性的詩作,以動物與人的互涉,傳達出作者對於自由與殖民的思維,而其中每一個出現的動物,都對照了人物,其中一些反諷的句子用得也恰到好處,但有些句子過於直接,建議可以再做處理。

【24】木木四肢

  用小標去分段,是首瑣碎但是充滿細節的情詩。裡面把對方譬喻成孓遺植物是個很特殊的手法,也有作者對詩去的愛情的反省,在最末一段又用「我更願意認同我讓步之前的原樣」隱喻作者讓自己改變後卻仍然失去的痛苦。語言精鍊意象漂亮,但每段之間太過斷裂,且有些段落如「南極」看不出跟主題的關聯性。建議處理分段的手法可再改進。

【46】衣櫃裡的毛毛蟲

  一首節奏感強烈的都市詩,想像力相當具備特點,也具備故事性,從第一段衣櫃裡出現毛毛蟲的原因,到第二段毛毛蟲吃衣服,至第三段以慣性與不慣性交疊產生的韻律性,到末句「衣櫃裡飛出蝴蝶」,的確令讀者感覺驚奇,像是一個詩的極短篇。其中隱含都市人生命的固著與荒蕪,以及用毛毛蟲蛻變為蝴蝶,來對映都市人生活的沒有變化,的確具備巧思,是一首不錯的詩。

【48】短片集:首都酒館

  畫面感非常清晰的詩作,運鏡有如電影的呈現,作者運用蒙太奇的概念,去剪接出一部短片,讓整座首都酒館的人物在交錯中呈現出作者所賦予的冷調性批判意識,尤其作者能以較為敘述式的語言,一方面把登場人物的性格明顯的呈現,一方面讓視覺聽覺等感官透過詩句讓讀者如同置身於酒館之內,卻不會讓讀者感覺像是散文句子的堆疊,還能保有高度的詩質,可見作者的功力,我認為的確是一首不錯的詩作。

【53】

  (與〈短片集:首都酒館〉)同樣是畫面感相當清晰的詩作,但這一首卻不是一種客觀式的呈現,而是屬於一種主觀性的生命觀照,具備高度的哲思,以我作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者,觀照洞察這個世間的種種,在凝望中學會透視人世,卻不會顯得說教,意象的使用的確也攜帶讀者一同進入諦聽萬物的世界,的確不失為一首佳作。最後兩段把靜觀的智慧,以風見雞佇立的洞悉來劃下此詩句點,語言簡單卻讓人在靜謐中產生哲思,相當不錯。

【60】考古--給C

  從第一段就吸引我讀下去,用考古來講愛情並非無人寫過,然而此詩藉由荒漠、風化的貝殼、年輪之死亡等等場景與意象的結合起來像是主角緩緩地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營造的氣氛很切合主題,語言也十分精準,把兩人愛情關係裡那種需要安靜、聆聽、互相縫補的哲思恰當地描述。尤其最後一段收尾是適可而止的停頓,再多就流於濫情了。我認為這是首很不錯的作品。

【66】後現代造詞族

  相當有趣的一首詩,拼貼了各種類型的辭彙,造成一種後現代的閱讀感受,甚至於在閱讀此詩的時候,也不必特別去深究其是否帶有深刻的意涵,在一首去中心的詩作世界中,的確開出了作者所說的「千萬朵花」,然而若此詩要呈現後現代的造詞與書寫方式,最後一段卻又變成了一種回歸傳統思維的說教,換言之我所期待的這首詩,應該如同第一段開始所呈現的無意識拼貼,一直延續到最末一段,而非末段變成了一種解釋或者說明的文字,使得此詩的後現代感突然消失無蹤。

【67】你的愛情是小貓

  很可愛的一首情詩,把愛情與對方擬作小貓,同時又掌握了貓的特性,也符合女性在愛情裡多變、神秘的觀感。不過並沒有從中去延伸出不同於前面情詩的特殊性,部分句子也偏於單純敘述,使得本詩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愛情,無法進入更深的境界。

【78】走你

  本詩分別以三二一樓來對應詩中頸、腹間、兩腿之間的部份,由高往低逐漸親密的關係是很穩固的架構。描述的語言都很直接,但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只注重在文字的經營上面,誠然此詩的語言足夠漂亮,意象也連貫並切合主題,但是內容好像就只停留在肉體關係,對於雙方心靈的層次著墨不深,是本詩的問題所在。

 

(二)總體評論

 

我現在讀詩不會像以前一樣以好壞進行討論,畢竟不同的美學觀點底下,一定會有許多閱讀傾向的差異性。就好像文學獎評審現場,往往產生最大分歧的部分多半是新詩組,然後得獎作品又常常被罵,我常笑說這是所謂不同美學觀點相互妥協的結果,要產生李魁賢所言「現實經驗論的藝術功能導向」,也就是以現實經驗(外在性)為基點,融合藝術表現(內在性),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理想的中道,但我認為要達成這個目標仍須注重文字語言的精鍊性,卻又必須放開這個精鍊性,以至於無物的境地,既是錘鍊,又看不出錘鍊。另外的問題是現實經驗,所謂外在性若只限於地方書寫或者土地書寫,那難道都市或自身經驗不屬於現實性嗎?因而李魁賢所提之命題,就詩學理論系統是難以達到的,所以才是位移的觀點。而不是二分法。

因而我現在讀詩、評詩,甚至於參與各大小文學獎的評審,以至於自己寫詩,思考的都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所謂的「完成度」,也就是說若將「語言文字意象」、「韻律節奏結構」、「內容情感哲思」視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完成度最高的詩應該是正三角形,也就是等邊三角形。換言之,一首詩是否能達到高完成度,就必須把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拉到對等的位置,哪種主題內容,就應該採用哪種型式的語言或文字,運用哪種韻律與結構,每一首詩都有其獨立的位置,只是端賴其是否能夠達到三邊的均衡,這與行數多寡無關,因為行數多寡也取決於三角形的一邊。若能將完成度視為寫每一首詩的觀念與標準,那麼就不會產生文勝於質、質勝於文、情溢乎辭、辭溢乎情等問題與現象。

就第三十三屆雙溪文學獎入圍85篇作品而言,假設以上述三角形的觀念來檢視,會發現出現幾近等邊三角形的詩作,幾乎沒有,三個端點往往各有偏頗,使得三條線的拉力無法等邊,有時甚至連等腰三角形都無法達到,其中最嚴重的是大家對於詩的認識,就是詩是甚麼?普遍的觀念似乎極度不足,導致許多作品可能根本無法被我認同是詩,或許只是「去掉標點符號的散文分行」,有的作品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清楚地留著,當然有沒有標點符號根本不是定義詩的方式,重點在於是不是散文直接拿來分行。若你是初學者,要如何檢查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屬於一般性的詩概念,很簡單,若把你的作品加上一些標點符號、連接詞、代名詞、副詞、形容詞之後,變成散文的段落,且充分合理地像是一篇浮濫的散文或者你平常的日記與隨手塗鴉,那可以確定你那一首不是詩。因為,一首完成度高的詩,是無法去更動或結合其詩句與字詞的。

在詩學的範疇中,我們經常使用到的便是「意象」一詞,如我我們進一步分析意象產生的過程,或許可以將人的思維層次分成「意→象→言」的遞進程序:「意」指的是人的內在意念,也就是主觀情思,簡單地說就是情緒或者情感觸發的當下。此時,人會因為經驗的再生,形成內在的圖象,自然地在腦中構圖全是那些欲表達的情感,而所謂的內在圖象,其實是意識對於客觀世界的投射,人將過去曾經驗過的客體事物,透過內在的想象重現,而此重現之時,「象」便詮釋了「意」,「意象」於焉誕生。

然而,「意→象→言」的表述過程中,往往牽涉了諸多問題:首先是「象」的選擇,哪種客觀物象可以最貼切表述內在的情感狀態?換言之,「象」指涉的是物象的擇取,一個合宜於表述並帶有創意的「象」,往往可以提升「意」的內涵,使自身與接收訊息者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審美愉悅;反之,可能會有表達浮泛或夾雜不清的可能。一旦內在的「意象」誕生後,如何把「意象」透過外在符號表述又是另一個問題?因此,意象或者是說image並不是修辭技巧,或是以文字扭曲語言,而是在「生活經驗的錘鍊」中得到領悟之後完成的,詩的特點應該在於清晰準確地意象。從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知道,詩人透過即物的過程,準確地掌握並運用意象,把物象與詩人內在之意,以現時的基礎,巧妙地連接,從精神涉入物象,放大至人生之意義,以至於「我」被置入物象中,再還原成為自身存在的反省。於是詩人便透過準確性的意象,表現了自身與現實客體的聯繫,也因此使一首實在而不空泛的好詩被書寫出來。

所以,一首詩應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無法割裂成單一句子與單一句子的集合,因此一首詩並不會因為一個金句可以被摘出就成為好詩,而通常一首好詩,則未必會產生驚人的句子,往往是生活語言和現實經驗透過準確的意象,傳達出來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感動。例如一般人想表述「花朵有露滴」的意象,往往透過直述,而詩人卻會因著自深情感狀態與記號區的擇取,說出「花在早晨哭泣了」這樣的語言,使得意象產生強烈而特殊的象徵,讓人在接收(閱讀)過程中得到審美的愉悅。而本屆的作品卻往往直述句多,意象句少,這是參賽者未來寫詩必須要注意的。

關於什麼是詩這件事,真的沒有人能說清楚,渡也曾說詩是跳躍,散文是走路;某位西方哲學家說詩是抽菸,散文是吸菸斗。有人批評席慕蓉的詩,說根本是去掉標點符號的散文分行,但她卻是全台灣詩集的暢銷記錄保持人;笠與創世紀在戰後現代詩史上的糾結與紛爭,不也呈現了這個命題的詭異度,比鬼故事還靈異驚悚。再加上有一種奇怪的文類叫做散文詩,到底這東西與詩化的散文又有何不同,那小說詩與詩化的小說差異又在哪裡。在這個文類界限泯滅與跨界的年代,詩都可以變成各種遊戲,從夏宇的個人品牌經營,到玩詩合作社的創意無限,不也是詩概念的一種展演與表述嗎?那麼本屆參賽者作品有沒有突破性的創意?很抱歉,我必須說從意象的使用、形式的呈現,以至於內容上的創新來看,都沒有產生特別有創意的作品。

然而,或許我是傳統了些,我能接受並理解這些對於詩的遊戲或者跨界,也認為這些作品的完成度極高,但我總是認為這些遊戲價值高的詩作或者類詩作,其實存在著「一次性」的弔詭,很多創意在被發明(發現)之時,都相當的震撼,但卻無法被繼續延伸或仿擬。因而我一直認為詩的創意除了外在形式的呈現之外,更多的應該回歸詩文本本身提供的創意性,那或許是語言文字的,或許是意念情感的,無論如何這樣的內部創意,往往可以超越時代而感動許多讀者。杜甫名句「稻香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就現在來看都必須承認兩句簡直就是破壞語法且創造新的語境,難道這不是創意嗎?

我拉雜地說了這麼多,也儘量避開在總評中談論單一作品,也藉總評呈現出我評審的標準,與我讀詩的美學觀,或許與其他評審有歧異處,或是類似處,但這都呈現出詩創作與詩學的自由,與現代詩這一個文類的最大特色,就在於各種不同詩觀的激盪與糾結。

 

 

arrow
arrow

    雙溪現代文學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